水清岸绿鸟归来——北京河湖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时间:2024-12-08 05:01 来源:新华网-北京      阅读量:8506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鸿雁繁衍安家,白天鹅连续多年越冬栖息,“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惊艳亮相”……在北京东南部,北京市南水北调地下供水环路重要组成部分——亦庄调节池,近年来成了备受鸟类喜爱的栖息地。这让负责亦庄调节池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王艳十分高兴。

王艳是北京市南水北调环线管理处运行管理科高级工程师,在她看来,小动物们的“认可”代表着亦庄调节池水质优良、环境宜居。“自亦庄调节池建成以来,我们的水质指标基本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不仅为下游水厂提供优质的水源,极大改善了北京城市东南部地区水资源条件,还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处栖息地,为北京添加了一处靓丽的风景线。”

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畔。随着候鸟迁徙季的到来,位于北京市西南侧的永定河滞洪水库迎来了亚洲漠地林莺、游隼、黑翅鸢等数十种珍稀鸟类。这在北京爱鸟群体中掀起了一股“观鸟热潮”,北京市民刘玲就是其中一位。据她介绍,过去观鸟爱好者们都得驱车去远郊的山林才能拍到喜欢的鸟类,如今在家门口的河湖边就能与它们“不期而遇”。

“这两年永定河里的水多了,生态环境也好了起来。我们一家人周末有空就爱来转转,在河边遛弯经常能看到各种鸟类。”刘玲今年特意升级了相机设备,希望能留下更多水鸟翩跹的美景。

据了解,在迁徙期间,大多数候鸟无法连续完成长距离飞行,需要在中途停留,依赖一系列优质湿地进行休息和觅食,积聚充足能量以完成下一阶段旅程。而北京地区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是候鸟迁徙通道上一个重要节点。

但历史上,随着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激增,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北京一度出现河道断流、井泉干涸、地面沉降等水生态环境退化的情况,河湖中鲜少能见到鸟类的踪影。“那时的河道里除了沙地就是荒草,除了麻雀几乎见不到任何鸟类。”长期从事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的郭东江说。

2014年底,“南水”奔涌入京,久旱的北京终于迎来了“解渴之水”。北京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用好来之不易的“南水”,北京确立了“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在确保自来水厂“喝饱水”“喝好水”的前提下,向密云、怀柔、大宁等大中型水库存蓄南水北调水源。同时,北京通过多水源、多流域联合调度实施生态补水,适时加大地下水源回补力度,逐渐补充了多年来由于缺水导致地下水源超采的历史欠账……

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它们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的北京,大大小小的河流恢复生机,老百姓家门口重现水清岸绿的美景,南来北往的鸟类也“用脚投票”,再度将北京的河湖列为路途中的“歇脚地”和“加油站”。

《2023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显示,2023年度,全市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02种、浮游动物444种、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45种、水生植物85种、鱼类73种。最新版《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陆生野生动物已达到612种,其中鸟类519种,较10年前增加近百种。

“这些年可以说是从‘有河皆枯,有水皆污’,到‘水清岸绿、水鸟翩跹’。我们相信,随着北京水资源状况的持续改善和水务部门修复、保护水生态的持续努力,北京的水生态健康水平将不断提升,我们也将迎来更多河湖生灵。”北京市水文总站水质水生态实验室主任刘波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南昌航空大学:当好“主力军”培育“追光者”


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