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原创歌剧,昨晚起至30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部既保留歌剧艺术的经典元素,又大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宋代美学理念的作品,自宋词中汲取灵感,为交响乐增添古风古韵。
再造宋代市井人文风光
舞台上,艺术化再造的宋代市井人文风光,带观众回到了繁华的东京城,目睹赵盼儿等角色的悲欢离合。纱帘构成的前景,以圆形扇面的形式呈现,既呼应了赵盼儿茶楼“半遮面”的美名,又巧妙地展现了宋代美学中简约雅致、韵味悠长的特点。舞台上的人物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之中。细节元素也可圈可点,如团扇作为宋代风雅与精致的象征,也是当时的文化与情感载体。
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作品《重屏会棋图》也是重要的舞美元素,画中的屏风被巧妙利用,形成了画中画的格局,从而形成多维空间。屏风,被作为打破时空边界的载体,而屏风上的画面,则折射出人物内心悲喜。
与此同时,该剧灯光设计以四季为隐喻,通过春之生机、夏之绚烂、秋之成熟、冬之沉淀,勾勒出三位女性丰满的人生历程。在主角三人坐船从钱塘来到东京的过程中,多媒体展现出了动态化的钱塘、东京市井,代表性的建筑物如保俶塔、虹桥都将一一展现,与舞台上经过几番考据后精心还原的宋代船只前后呼应,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再现宋画里的服饰美学
宋代,被誉为文人墨客的黄金时代,其服饰风格从唐、五代的宽大外放中蜕变,走向窄瘦修身、清雅俊逸的新境界。兼具历史背景与艺术创新的角色造型,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更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依照不同的人物性格,赋予了他们标志性的图案和不同的颜色,更能在视觉上帮助观众识别乃至情感代入。
再塑宋代男女时尚造型
《梦华录》中,造型设计同样下足了功夫,通过精心的头饰与发式设计,展现了宋代男女独特的时尚魅力。
宋代女子的头饰独具匠心。包髻是宋代特有的发式,所以在歌剧《梦华录》中必不可少。女子将头发盘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并用精致的布帛紧紧包裹起来,端庄大方,透露出高雅的气息。赵盼儿与宋引章、孙三娘姐妹三人在东京开茶楼后,孙三娘所佩戴的深红色头须,也充分展现了宋代女子的时尚风格与角色形象。
宋代男子的造型同样别具一格。幞头作为当时的“潮流标配”,成了宋代男子时尚的重要象征。在歌剧《梦华录》中,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与性格特征,分别设计了直脚幞头和卷脚幞头等不同的款式,充分展现了宋代男子的时尚魅力。宋代男子还有个特别的风尚——簪花。剧中人物周舍满头簪花的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风流浪荡的特质,成了该剧的又一大看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热点 2025-03-29 19:32
资讯频道 2025-03-29 19:23
热点 2025-03-29 19:00
资讯频道 2025-03-29 18:32
热点 2025-03-29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