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核聚变公司,融了5亿元!

时间:2025-08-02 15:00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4384


核聚变领域成为资本关注的又一风口赛道!

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诺瓦聚变聚焦研发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填补了国内核聚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路线的空白,正加速推动我国自主核聚变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跨越。

产业资本、国有基金联合投资

诺瓦聚变成立于2025年4月,是中国首家专注于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商业化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其创始人郭后扬曾担任能量奇点联合创始人与首席技术官。公开信息显示,郭后扬目前还担任上海市未来产业先进核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成立仅4个月,诺瓦聚变即完成天使轮融资。根据该公司披露,该轮融资由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及国有基金联手投资,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以及临港科创投等机构。

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表示,诺瓦聚变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具备低成本、模块化等优势,有机会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光速光合在美国投资的Helion Energy也是同样的技术路线。“我们相信诺瓦聚变的创新是对‘终极能源’的实质性突破,将为AI数据中心提供清洁、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朱嘉说。

近日,美国Helion Energy宣布启动建设全球首座聚变电厂,以期实现在2028年前向微软输送50兆瓦聚变电力,这是核聚变发电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重要里程碑。随着AI发展进入“超算时代”,核聚变已成为能源底层结构和产业链主导权的战略高地。

诺瓦聚变此次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入研发国内首台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精准应对AI供电需求。

据了解,诺瓦聚变依托场反位形与磁压缩技术的协同创新,融合传统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的优势,显著降低核聚变电站的建造成本与研发周期,有望在数年内率先实现商业化。

据透露,该公司计划分阶段实现技术飞跃:短期目标: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完成关键技术验证。中期目标: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1,攻克经济高效获取聚变能的核心技术难题。长期目标:成功实现50兆瓦的聚变电力输出,推动小型模块化聚变电站商业化,助力2035年全球能源结构向零碳供电的可持续转型。

国家队与民营公司双线并进

2025年可被视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的“元年”,呈现国家队与民营核聚变公司双线并进的强劲态势。

就在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当天,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各方以1.00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认购中国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增资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亿元,成为国内聚变领域资本规模最大的创新主体,也被称为核聚变赛道的“国家队”。据悉,中国聚变公司未来将以磁约束托卡马克为技术路线,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一批核聚变领域的初创企业也频繁获得融资。中国首家聚变能源创业公司能量奇点成立以来已获得两轮融资,合计融资规模约8亿元。其中,首轮融资由米哈游和蔚来资本共同领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蓝驰创投跟投;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米哈游、云和方圆、黑门股权基金等。直线型可控核聚变技术公司星能玄光去年12月也宣布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和中科创星领投,民银国际、博将资本、银杏谷资本、天创资本和个人投资者跟投。此外,核聚变赛道的聚变新能、星环聚能等此前也已相继宣布获得融资。

根据核聚变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去年全球核聚变产业吸引了71亿美元(约合51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比2023年高出近10亿美元。

天风证券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资本和政策正在快速向“可控聚变商用化”聚焦。在政策支持与核聚变新技术的加持下,中国核聚变产业公司的投资热潮也有望持续升温。

校对:高源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暑运过半成都边检站查验出入境人员61万余人次


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