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总量达1924.6万吨,同比下降4.9%。
其中,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535.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22%和4.05%。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头号贡献者”。
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万吨。
据了解,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并不相同,存在集中性与差异性。
2023年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4.4万吨)中,柴油车占据主导地位,其氮氧化物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7.8%,颗粒物占比超过99%。据悉,这种排放集中性源于柴油车的高温燃烧特性和部分车辆催化系统的不足。
非道路移动源存在隐蔽性难题。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船舶构成了非道路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的主体,占比达95%。这些设备的作业场所分散、使用周期波动大,导致难以有效监管。
《年报》显示,非道路移动源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分别为18.7万吨、40.5万吨、453.4万吨、22.4万吨。
此外,移动源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空间叠加效应。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移动源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污染”特征。
多角度发力构建移动源治理路径
移动源治理并非一朝一夕。
据悉,近年来各地坚持“车—油—路—企”统筹管理,在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开展车用油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移动源污染物治理具有复杂性,治理手段需要更加有针对性。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据悉,生态环境部将研究制定轻型车、重型车的国七标准。同时,也在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在机动车排放监管方面。将推动重型货车退四,治五,管六,推新。据介绍,退四就是要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的货车,治五就是严格整治国五货车的超标问题,管六就是要强化国六货车的智慧化监管,推新就是要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的替代应用。
非道路移动源也将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提高机场、港口、园区等新能源机械和内部车辆的新能源比例。全面淘汰国一及以前的工程机械,重点区域推进国二工程机械的淘汰。以标准的升级促进铁路内燃机车排放水平的提升。
还将持续推进大宗货物清洁运输,特别是在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推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移动源污染物治理不仅关乎监测数据的升降,更影响着每一个居民能否自由呼吸的权利。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变化,抓住移动源污染物排放这个“牛鼻子”变得十分迫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资讯频道 2025-03-26 19:49
热点 2025-03-26 19:25
资讯频道 2025-03-26 18:30
热点 2025-03-26 18:29
热点 2025-03-26 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