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全域“探矿”,因地制宜“开采”,促进各类资源整合,有利于孕育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春日里,岭南大地郁郁葱葱。南岭山脉南麓,广东韶关仁化县澌溪河畔的凡口铅锌矿,绿树成荫,白鹭蹁跹。谁能想到,这里的露天矿坑曾一度废石堆积、满目疮痍。
从“生态伤疤”到景美如画,蝶变何以发生?密码在于综合治理。比如技术赋能,精准分离矿石与废石,推进采矿废石与选矿尾砂的有效回收利用。又如生态修复,尾矿库建生态湿地公园、地上建矿山公园、地下建帷幕坝截流治水,滋养受损的生态系统。发展绿色矿业,实现华丽转身,矿山之变,折射韶关的转型努力。
资源富集曾是韶关的优势。这里,22种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广东第一,是华南重要的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基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韶关不堪重负,主要矿产资源也濒临枯竭。表面看,资源优势式微,环保约束趋紧,传统产业转型面临挑战;深层看,由于矿业的单一性、特殊性,韶关在竞争中凸显短板。促进转型发展,怎样顶住压力、找到动力?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今年1月,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稀散金属综合回收与高纯制备项目投入试生产。以前,铅锌矿冶炼中带入的镓、锗、铟等“三稀”战略金属,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隐藏于废渣之中,现在则可以回收,并进一步提纯为半导体材料的重要原料。“富矿精采”“点石成金”的生动实践表明,在“专精特新”上持续下功夫,有限的资源就能释放更大的潜力。
资源枯竭,意味着不能再“靠山吃山”,如何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位于韶关的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世界首例钢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正飞速整合分析数据,“一键炼钢”智能化控制成为现实。从卖稀土到卖永磁体,从提供螺纹钢到建立装备制造垂直供应链,从厂区到园区……以精密模具、机械制造等为重点,把旧厂房和闲置土地改造为现代产业园区,韶关的“二次创业”,更具集约化、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特点,也带来启示: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就能激发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强大潜能与活力。
城市转型、地区发展,离不开资源。当矿产等有形资源在减少,开拓新的发展之路,就要树立新的“资源观”,做好无形资源的文章。在韶关,矿山矿洞复绿成旅游胜地,厂区园区产区与时尚结合成网红打卡地,工业遗产与非遗有机融合。进行全域“探矿”,因地制宜“开采”,促进各类资源整合,有利于孕育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的机遇,新的出发。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正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作为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承接着粤港澳大湾区实时性算力需求。当前,“向数字要资源”是韶关人的共识,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胜负手”。以数字为资源、算力为杠杆,新的资源优势正在汇集,新的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资讯频道 2025-04-22 11:09
资讯频道 2025-04-22 10:29
热点 2025-04-22 09:54
资讯频道 2025-04-22 09:46
资讯频道 2025-04-22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