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传承“活起来”文博会观察②

时间:2024-05-29 01:12 来源:金羊网      阅读量:4092


默达

文博会是非遗的“主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来到文博会的现场,随处可见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有的融入商品之中被摆上货架——如“文创中国”展区精美的文创工艺品;有的“成群结队”穿过连廊——潮阳西门女子莺歌队从中心区域一路“舞”到了“大湾区馆”,也“舞”动了人流的长龙。他们“铁锅炖自己”——12号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区里,最热闹的当属“美食一条街”,身体和味蕾一同跃动,好吃好玩参与感满满。他们也在舞台上闪闪发光——陈丽君李云霄现场演绎《梁祝》中的经典桥段,将浙江省展区的气氛推至高潮。

这里的文化展品能够“活起来”,与文博会的独特“气质”不无关系。初次听闻“文博会”,笔者误理解为静态的“文化博览会”,因而形成了一种“逛博物馆看古董”的心理预期。走进会场,不禁讶异于热闹的氛围和展商的热情,感叹于表演英歌舞的队伍和围观拍摄的人群。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文博会的全称是“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几字之差,却将原本平面化的展馆变成了立体生动的“舞台”“市集”“直播间”,给予参展商更多展示的空间,利好推介,方便“搞钱”。

让优秀非遗和传统文化“活起来”,其中一个角度是“做大文化产业”。AI“李白”现场为文博会写诗,人机共舞一曲英歌,醒狮摆饰小巧精致,挂墙装饰威风凛凛……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唯有产业,能留住人才资金的也唯有产业。产业是文化传承的“重头戏”,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内容优势,鼓励优质的资源资金与文化项目充分融合,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让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爱好者更有获得感。

另一个角度是“服务下沉市场”。文化精品要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光彩,就不能因循守旧、孤芳自赏,而是要积极拥抱潮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推销”传统技艺,现场拿单,来自贵州的非遗传承人的文博之旅可谓收获满满;非遗古乐现场演奏,3D沉浸式互动,“游赏”模式和光影艺术吸引现场许多观众打卡体验。阳春白雪是文化,雅俗共赏也是文化;直播间里可以下单,乡野之间也可寻觅。

本次文博会上,文化传承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在保持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把他们挖掘出来,让他们“被看见”。有人“追更”,有人“叫好”,有人“打赏”,才能让市场保持长久的热度,用“活起来”带动“火起来”。

让非遗经典出圈破圈,让文化产品更接地气,文博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正如越剧演员陈丽君在文化强国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上的分享,“化经典为流行,化非遗为时尚”。破壁融合,守正创新,凝聚的是文化传承的有生力量,也蕴含着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百万现金补贴、千份非遗老字号梨膏免费送……上海豫园老字号为五五购物节促销


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