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各地通过建设共富工坊、加大技能培训,打造富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嘉祥县金屯镇沙土集村“巧媳妇”共富工坊,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服装。这个工坊不仅为村里每年带来大约8万元的租金收入,还提供了150余个就业岗位,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嘉祥县金屯镇“巧媳妇”共富工坊员工姬红燕:“我们在这里工作环境挺好,接送孩子方便,每月工资能拿到5000到6000块钱,活多的时候能拿到7000到8000元。”
“巧媳妇”共富工坊是用村里的闲置厂房改造而成,目前有4条生产线,主要生产梭织类产品。
嘉祥县金屯镇“巧媳妇”共富工坊负责人贺宁:“生产棉衣、羽绒服,年生产产能大概是40到50万件,大概一年能做到五六百万元。外销主要是销售到美国、意大利、英国,内销订单主要是国内各大品牌,销往全国各地的各大城市。”
近年来,金屯镇持续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通过盘活旧校舍、旧厂房、空置宅基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成功打造服饰加工、富硒产业、电商直播、农业种植等8类共富工坊,为群众铺就“家门口”的共富路。
嘉祥县金屯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刘金同:“立足金屯镇发展定位、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嘉雁回巢’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盘活各村闲置资源,招募合伙人共建共富工坊、共富公司,年内招引合伙人 10个,合伙人项目8处,为乡村振兴集智聚力。”
微山县微山岛镇刺绣专业培训班教学:“第一步是白的,白的上面是黑的,黑的上面是亮片。”
在微山县微山岛镇刺绣专业培训班,微山渔家虎头服饰手工艺人宗西珍正为学员讲解刺绣技法。
微山县刺绣专业培训班学员赵雯:“我从最初穿针手抖到现在能独立完成虎头帽、虎头鞋,培训后还能居家干活,把成品送到工坊卖钱,真的很不错。”
培训班探索“非遗+就业”融合发展模式,邀请手工艺人教授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制作方法,首期便吸引了30余名手工艺爱好者参加。
微山县刺绣专业培训班教师宗西珍:“将传统虎头纹样简化为模块化设计,降低学习门槛,不仅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更点燃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训后的优秀学员可签约微山岛镇吕蒙村非遗工坊或社区手造微工厂,承接虎头服饰订单,实现“居家接单、灵活创收”。同时,微山岛镇还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将刺绣技艺与景区业态深度融合,开发虎头元素文创纪念品、亲子手作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拓宽产品销路。
微山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培训科副科长安琪:“持续扩大非遗培训覆盖面,让非遗技艺真正‘活在当下、服务民生’。今年以来,开展缝纫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互联网营销师、AI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专业17个班期,共培训765人,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热点 2025-03-26 21:00
热点 2025-03-26 20:38
热点 2025-03-26 20:15
热点 2025-03-26 19:59
资讯频道 2025-03-26 19:49